3月22日,傳來了中國制裁歐盟10名人員和4個實體的消息。許多時事解讀者都有點懵,中國的主要對手不是美國嗎?怎么突然跟歐盟干起來了?
要解讀這件事并不容易,需要從大背景、大格局說起。這就是新冷戰。
關于新冷戰的文章,筆者近兩年寫過不下十篇原創。
現在回頭歸納,其總體路徑是:
由于中國國力不斷上升,美國認為中國威脅到了其霸主地位。美國認為消除這種威脅只有一種辦法:把中國經濟打退五十年以上,為此需要采取除核戰以外的任何手段。
因此,中美之間的利益博弈不可避免,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。美國總統換了人,但格局依舊。所改變的,只是美國打壓、剿殺中國的方法有所變化,目的不會有任何改變。
拜登與特朗普的差異在于,特朗普企圖采用單挑的方式,將中國挑于馬下,這套方式被證明是失敗的。在盟友都袖手旁觀的情況下,美國根本無法撼動中國。而拜登則試圖采用群狼圍毆的方式,聯合拉攏盟友,一起圍毆中國。
那么這種圍毆是否會得到盟友的響應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美歐發達國家(包括日本),對于中國不斷壯大的工業生產能力、科技能力十恐懼。他們認為中國產品將會不斷沖擊國際市場,導致原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不斷縮小。
為此,美歐發達國家認為,需要聯合起來,阻止中國崛起;尤其在高新技術方面,必須給予中國沉重打擊,阻遏中國產業升級。這可以說是美歐發達國家的共同目標。但是這一目標不宜宣之以口,因為它不符合自由市場經濟的“政治正確”性。
2021-03-28 12:29:09
2021-03-28 08:59:06
2021-03-28 11:19:36
2021-03-28 10:09:23
2021-03-28 10:29:44
2021-03-28 11:58:35
2021-03-27 09:46:57
2021-03-28 09:39:04
2021-03-27 15:02:01
2021-03-27 11:24:15
2021-03-27 11:46:58
2021-03-27 11:35:29
2021-03-27 11:00:34
2021-03-27 12:01:19
2021-03-26 17:37:15
2021-03-26 15:18:02
2021-03-26 15:59:04
2021-03-26 15:54:52
2021-03-26 14:29:18
2021-03-26 15:19:55
2021-03-26 15:47:40
2021-03-26 15:34:57
2021-03-26 13:59:34
2021-03-26 10:53:19
2021-03-26 09:09: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