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會談后,國人還是挺解氣的,畢竟這么多年來中國韜光養晦,外交上一直低調,最近放了個大,看了一下推特以及FB上的反應,大有“美帝欺壓已久,今兒個終于有人打臉”的爽快感,連不少印度人都在叫好,這和很多美國媒體預期中的不符,也說明不管各式各樣的民調也好,媒體也要,所說的話未必是真,不一定代表民意。
布林肯這次吃癟是多重原因造成的,他屬于建制派人物,習慣性的用了過去美國常見的手法,這次屬于突發情況,走傳統外交路線的對這種情況很不適應,還有一個是中方打的好,由于民主黨意識形態的問題,在黑命貴之類的議題上天生沒有抵抗力,種族議題是民主黨在國內的優勢,但是在國際口水戰上卻變成了弱勢。
解氣歸解氣,隱憂還是有的。其實特朗普政府在位的時候,雖然當時中國低調,但是低調確確實實拿到了好處,和歐盟的投資協議談好了,RECEP談好了,蓬佩奧張牙舞爪其實沒什么實質性的作用。
但是這段時間其實情況反而有了一系列不利的變化,如果大家關心外交問題,會很明顯的感受到最近歐洲的態度產生了一系列變化,一方面德國內部出現一系列的雜音,德國說要開軍艦到南海,法國也在跟風,連瑞士都發了《中國戰略》,瑞士何等小的國家,且是永久中立國,為什么要湊這個熱鬧,恐怕不是瑞士自己決定的。
別忘記了,2017年中國化工集團收購了植保巨頭先正達,而先正達是瑞士公司。
2021-03-27 09:46:57
2021-03-27 15:02:01
2021-03-27 11:24:15
2021-03-27 11:46:58
2021-03-27 11:35:29
2021-03-27 11:00:34
2021-03-27 12:01:19
2021-03-26 17:37:15
2021-03-26 15:18:02
2021-03-26 14:29:18
2021-03-26 15:59:04
2021-03-26 15:54:52
2021-03-26 15:19:55
2021-03-26 15:47:40
2021-03-26 15:34:57
2021-03-26 09:09:11
2021-03-26 13:59:34
2021-03-26 10:53:19
2021-03-26 11:39:16
2021-03-26 10:28:54
2021-03-26 09:59:57
2021-03-26 09:39:23
2021-03-26 08:55:06
2021-03-25 17:38:11
2021-03-25 15:19:05